
个人信息 | 丁永为,男,中共党员,新疆和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,教授,硕士生导师 |
研究方向 | 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、教育史、教师教育。 |
教育经历 | 1999.9-2003.6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,教育学专业学士;2003.9-2006.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,教育史专业硕士;2006.9-2009.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,教育史专业博士;2009.6-2024.10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,副教授,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副所长,教育学专业负责人;2024.10至今 新疆和田学院教科院副院长(援疆) |
主讲课程 | 教育学、教育家办学研究 |
主要研究成果 | [1]丁永为.费希特论人的使命、大学功用与学术自由[J].高教探索( CSSCI), 2008 (2) [2]丁永为.杜威的大学课程观及其启示[J].现代大学教育( CSSCI), 2008 (4) [3]丁永为. 自由、权威与正义至上——对“卢梭悖论”的解决[J]. 现代教育论丛 (CSSCI), 2008 (10) [4]丁永为.学者的使命是什么? [J].高等教育管理 (CSSCI) , 2008 (6) [5]丁永为. 杜威女子高等教育思想研究[J].现代大学教育( CSSCI), 2009 (2) [6]丁永为.视界转换:重新认识杜威[J]. 上海教育科研( CSSCI), 2012 (8)。 [7]丁永为.大学课程:以自识为目的,黑龙江高教研究(北大核心), 2013 (1 )(人大复 印资料全文转载) [8]侯晓颖,丁永为. 日本教育委员会制度的变迁——从 1948 年到 2014 年[J].外国教育研究 (CSSCI) , 2015 (10) [9]丁永为,孔德琳.学校传统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[J].教育理论与实践( CSSCI), 2016(2 )。 [10]丁永为.工业社会、民主与教师专业精神[J].教育学报( CSSCI), 2016 (1 )。 |
主要课题 | 主持: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“杜威关于民主与教育关系的思想之演变研究”, 已结项。 主持: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一般课题 “新高考背景下北京市高中育人模式研 究”,已结项。 |
获奖情况 | 首都师范大学第六届“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” 首都师范大学第十届“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”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管理人员 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首都师范大学五四青年标兵奖章 |
联系方式(邮箱) | yongweiding@126.com |
作者:丁永为 编辑:冯杰 初审:黄佩培 终审:古丽巴哈·托乎提